在生活中,头部遭受外伤的情况并不少见,比如交通事故、高处坠落、运动意外等。而大脑外伤后,有一种情况需要我们特别警惕——颅底骨折导致的脑脊液鼻漏、耳漏。这可不是普通的鼻子、耳朵流水,它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。下面,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吧。
一、什么是脑脊液鼻漏、耳漏?
我们的大脑被颅骨严密保护着,在颅骨和大脑之间,有一层硬脑膜,它就像一个密封的袋子,包裹着脑脊液。脑脊液对大脑起着重要的保护、营养和代谢调节作用。当大脑受到外伤,导致颅底骨折时,颅底的硬脑膜和蛛网膜可能会被撕裂,脑脊液就会顺着这些破裂口,流入鼻腔或外耳道,从而形成脑脊液鼻漏、耳漏。简单来说,就是脑子“漏水”了,而且从鼻子或耳朵流了出来。
二、为何会发生?
外伤因素:这是最常见的原因,如交通事故中头部受到剧烈撞击,或是高处坠落时头部着地,强大的外力作用于颅骨,导致颅底骨折,进而引发脑脊液鼻漏、耳漏。
三、有哪些表现?
1. 脑脊液鼻漏:鼻腔间断或持续流出清亮、水样液体,类似清水鼻涕,但量往往较多。在低头、用力咳嗽、打喷嚏时,流出液会明显增多。早期,由于可能与血液混合,液体可能呈现淡红色。有些患者还会同时伴有嗅觉减退或丧失,这是因为脑脊液漏可能影响了嗅神经的功能。
2. 脑脊液耳漏:外耳道有清亮或血性液体流出,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、耳鸣、眩晕等耳部症状。听力下降是因为脑脊液漏可能影响了中耳或内耳的正常功能;耳鸣则可能是由于耳部的神经或血管受到刺激;眩晕可能与内耳的平衡功能受损有关。
四、治疗与护理
1. 保守治疗:大多数患者在伤后需要卧床休息,床头抬高15 - 30度,这样可以借助重力作用,使脑组织移向颅底,贴附在硬膜漏孔区,促进局部粘连,封闭漏口。同时,要绝对避免用力咳嗽、打喷嚏、擤鼻、弯腰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,防止脑脊液漏加重。给予抗感染药物,预防颅内感染,这是非常关键的,因为一旦发生颅内感染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一般经过2 - 4周的保守治疗,部分患者的脑脊液漏可以自行愈合。
2. 手术治疗:如果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仍未停止,或者出现了反复的颅内感染、大量脑脊液漏等情况,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。手术的目的是修复颅底的破损,封闭漏口。
3. 护理要点:在护理方面,要保持鼻腔和外耳道的清洁,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,但千万不可填塞或冲洗,以免引起逆行感染。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、瞳孔、生命体征变化,以及漏出液的量、颜色、性质等。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加剧、发热、呕吐、意识不清等症状,要及时通知医生,这可能是出现了颅内感染、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。同时,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,因为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不适和对预后的担忧,产生焦虑、恐惧等不良情绪,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关心、安慰患者,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大脑外伤导致的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、耳漏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疾病。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头部外伤后鼻子、耳朵流水的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,并积极配合治疗。同时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,做好防护措施,避免头部外伤的发生。
供稿: 神经外科
版权所有: 颍上县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备案:皖ICP备15025415号-1 公安备案号:34122602000431
医院地址: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甘罗路566号 咨询电话:0558-2829623